设为首页   |

首页    文化专栏    装饰艺术 | 宅门 之 门簪

新闻中心

这是一个产品标题

创建时间:2016-07-08 01:21

中国建筑中,造门的历史悠久,双扇为门,单扇为户,甲骨文中即有这两个象形符号。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宅门的作用,统治阶级把“门堂制度”视为封建制度中等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门的规模、形式、装饰及材料质地都作了明确规定,从而使宅门被视为宅主人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重要标志。同时宅门制度也派生出“门第”、“门阀”、“门户”、“门派”等复杂的等级观念。古代只要看宅门就能知道房主人的社会地位、社会身份,出身,也就是民俗常説的“门第”。




门簪的来由

在古代建筑中,门是脸面、是威望。因此,关于门的装饰古人格外用心。门簪就是古人对门装饰用心的一种表现。

汉代已出现门簪。门簪作为一种宅门的建筑构件是随着门扉转轴结构的需要而产生的,门簪在汉代已出现,关于门簪的来历,有一种说法认为它源于六朝时有功之臣为标榜功勋在宅门外所立的功德柱——“阀阅”。“阀阅”本是立在大宅门前的两根立柱,柱头上通常覆盖筒瓦,柱身用来题记功业。因此,两根柱子原来是垂直立在地面上,到了后来才逐渐转为将柱子水平镶嵌在门框的中槛之上,并缩短成几何形柱状的短柱帽状,从而演变为现在的门簪型制了。

这种大门上方的出头,略似妇女头上的发簪,少则两枚,通常四枚,或多至数枚,具有装饰效果,成为旧时大门的常见构件。





门簪的数量

古建筑学家刘敦桢《河南省北部古建筑调查记》:

“门簪的数目,在中国营造学社已经调查的辽、宋遗物中,均为二具。唯此寺(指少林寺)金正隆二年西堂老师培,与元泰定三年聚公塔,增为四具,足证金代的门簪数目已与明、清同。唯其时位于两侧者,虽正方形,可中央两具,或作菱形,或作圆形,未能划一,也许是一种过渡时代的作风。”

门簪数量的变化,反映了其由实用性向装饰性的过渡。作为具有结构功能的构件,一洞门上只需两个门簪便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了。初时置一对门簪,只着眼于固定门扇作里。人们追求美观,将其做得具有装饰趣味,但仍只两枚。

后来,人们再重门簪的装饰效果,增力四枚的本身,已将门簪的结构功用降于第二位了。至于那些纯粹为了做样子的门簪,便只计装饰,不较其它了。



“福禄寿”字样 三枚门簪

▲ 郑王府 十二枚门簪

▲ 恭王府 十二枚门簪

▲ 新华门 十二枚门簪


门簪的纹饰

门簪从功能构件变为装饰构件,其丰富多彩的纹饰样式,反映了其由实用性向象征性以及审美性的过渡。

这些各种装饰题材的门簪纹饰,给予人们的不再是单纯的审美体验,而是已经上升到深层次的传统思想意识层面,是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在民艺审美创造活动中的图像化表现,成为一种吉利祥瑞的符号。从门簪的个数升级上体现的是封建礼制的需要,但是从其门簪的纹饰内容上则折射出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本能追求和终极向往,体现的更多是儒道佛和万物有灵思想的精神诉求。

左乾右坤纹饰


▲ 莲花形门簪

“福禄”字样门簪

“福禄寿喜”字样门簪

▲ 东四 “吉祥”字样门簪

春兰夏荷秋菊冬梅门簪

▲ “整齐严肃“字样门簪

▲ 元贞设计 茶楼 方形门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