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首页    文化专栏    这些古代著名的建筑师你都知道吗?

新闻中心

这是一个产品标题

创建时间:2015-09-28 00:00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这些古老瑰丽的古建筑背后是一个个伟大的设计师、建筑师的智慧结晶,是他们一代代的传承和创新,最终铸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气度。斯人已去,功盖古今。


有巢氏——中国第一名建筑师与他的“原始屋”

有巢氏

有巢氏实际上代表着当时人类发展的一个阶段,从原始的山洞居住发展到建造房屋的阶段,是进步的一个标志

有巢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发明巢居的英雄。也称“大巢氏”。有巢氏生活在距今约5500~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是昊英氏之后的又一位远古时代部落首领,居住在古黄河下游一带,相传远古昊英之世,人少而禽兽众,为防御野兽侵害,有巢氏教人构木为巢,白天采摘橡栗,夜晚栖宿树上人民穴居野处,受野兽侵害,有巢氏教民构木为巢,以避野兽,从此人民才由穴居到巢居。最早的巢居又称为"树上居",顾名思义,是建在树上的,后来才延伸到了平地上。有巢氏的功德,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由穴居进入巢居的文明进程。


姬旦、弥牟——中国第一对都城规划师与建造师搭档

姬旦

周公营洛之图

姬旦即周公旦,姬姓,名旦,是周朝历史上第一代周公,为周文王的第四子,他帮助周武王推翻商朝,平定兄弟叛乱,建立了分封制的政治制度,井田制的经济制度和以礼乐为中心的文化制度,为周王朝长达700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历史上,他是少有的被后世一致称颂的政治家,被人们尊称为周公。

左为洛邑复原图右为《考工记》的“匠人营国”被认为是洛邑规划的实录

在周公旦的一生中,主持营造洛邑都城不仅体现了他远大的战略眼光,也体现出了一位卓越的都城规划师的本色,他任用一个叫弥牟建造师,弥牟的任务是“计丈数,揣高卑,度厚薄….”,按当今的标准,弥牟便属于施工工程师一类,全部基本设计为周公。洛邑城的建设加强了封建政权的中央集权,整个组织及布局给人以一种秩序感,是封建等级建筑的灵魂所在。所以周公旦可以算作是中国官方建筑师的代表人物。


鲁班——中国民间匠师(建筑师)的总代表

鲁班

鲁班,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鲁国人(都城山东曲阜),“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鲁班的发明创造很多。不少古籍记载,木工使用很多的木工器械都是他发明的。像木工使用的曲尺,叫鲁班尺。又如墨斗、伞、锯子、刨子、钻子等,传说均是鲁班发明的。

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鲁班不愧是我国古代一位最优秀的土木建筑工匠。二千四百多年来,一直被土木工匠尊奉为“祖师”,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纪念。


赢政、蒙恬——中央集权国家建筑文化的开创者

秦王嬴政

把秦始皇嬴政归为建筑师队伍看似牵强,但不是无道理,秦统一全国后进行了几项大型的工程建设,其规模之巨大,构思之宏伟,恐怕不是一般的工匠和官吏能胜任,当时秦王朝有组织严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其中有专门负责土木建筑的部门,每一项大工程的建设,便征调民夫几十万人,而这些工程的策划及基本方案设计皆出自秦王嬴政之手。

艺术家笔下的阿房宫

秦灭六国后,立即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一系列的浩大工程,废分封,建郡县,在渭水之南修建秦始皇的宫殿群体,秦始皇把自己的宫殿比作天地的浓缩,把已建的信宫作为“天极”。在上林苑修建阿房宫,但根据最新的考古发现,阿房宫可能仅是秦始皇的一个构想,未必完工。命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外族侵略。

蒙恬

秦长城遗址

在《史记》中关于蒙恬修筑长城的描述并不多,仅有“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几个字,但从当今的秦代古长城遗址能看出,当年工程的浩大以及技术的合理,糅合了宏伟和朴实的精美,由此可见,蒙恬不仅是位杰出的军事将领,也是位杰出的建筑工程师。


萧何、杨城延、刘彻——西汉建筑风格的奠基者

萧何

汉代建筑的设计思想上恪守着先秦的“政教功能”,通过建筑形式来显示占有天下、统治天下、威慑天下的思想,成为汉代建筑营造的主导思想。《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汉高祖八年(公元前200年),丞相萧何“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高祖还,见宫阙,甚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年,成败未可知,何治宫殿过度也!”萧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公室。且夫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高祖乃悦。萧何的建筑思想体现了汉代儒家思想在建筑方面的运用。

未央宫复原图

萧何主持建造未央宫与建章宫,其规模特别大。萧何以创造性的手法来建造西汉长安未央宫和建章宫。这两组大宫殿,主要以杨城延为主负责技术,同时杨城延还主持规划长安城。未央宫的周长达14千米,地点在长安城外西南。

刘彻

建章宫复原图

汉武帝刘彻是汉代的第七位皇帝,在历史上是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及诗人。汉武帝在位时修建了建章宫扩建了上林苑,特别是建章宫刘彻为显示大汉的国威和富足,重新在城外修建朝宫,其"度比未央",比未央宫还大。这些庞大的建筑群为奠定了西汉的建筑风格。


曹操、拓跋(元)宏、穆亮、李冲——曹魏邺城和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建造)者

曹操

铜雀台模拟建筑

曹操在封魏公前,便看中了邺城这个地方,准备长期居住在此。他在做丞相的前期,就已着手改建邺城。《魏都赋》说:“修其郛郭,缮其城隍。经始之制,牢笼百田……”书载曹魏邺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宫殿在城内北半部的正中间,主殿名文昌殿。文昌殿东为东宫,有听政殿。之西为西园,建铜雀台后又名铜雀园。西城墙的北边有金凤台、铜雀台和冰井台这组著名的建筑。城中的南半部为居民区和商业区。整座城市以穿过宫殿区的南北中轴线呈对称性分布,开创我国都城对称性布局的先河,对日本、韩国的古代都城布局有重要影响。

北魏孝文帝拓跋(元)宏

北魏孝文帝是为杰出的帝王,其迁都洛阳的壮举为后世所称颂,北魏洛阳城的城市规模如此之大,北魏洛阳城又是如何设计和管理的呢?太和十七(493年)年十月,孝文帝诏征司空穆亮与尚书李冲、将作大匠董爵经始洛京,拉开了洛阳建设的序幕。首先营造的是宫城和大城,营造一年余,规模初具。北魏洛阳城虽然是在西晋洛阳的废墟上,利用前代的城墙,参照西晋洛阳都城宫室遗迹进行重建,但不是完全依旧,而是有着自己的规划。

北魏洛阳城复原图

早在平城的时候,孝文帝就很注意让建筑师学习,曾派长于建筑的蒋少游南下洛阳,“量准魏晋基址”,随后再派他出使南齐,观摩建康“宫殿楷式”,用于平城皇宫的建设。北魏洛阳城是中国封建中期城市设计的杰作,在东汉和魏晋洛阳城的基础上,它废除了东汉以来南北两宫的制度﹐建立了单一的宫城,突出了皇宫的统治支配地位。


郭安兴——中国佛塔建造技术的先驱者

北魏洛阳永宁寺遗址

永宁寺为北魏王朝于都城洛阳营建的著名皇家佛寺,在佛寺的中部曾经建有一座举世瞩目的木构佛塔,堪称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而主持修筑永宁寺的建筑师便是郭安兴,而关于这位伟大建筑师的生平事迹直到2001年考古队在洛阳发掘北魏墓时出土的一方墓碑,其碑上记载了郭安兴的生平事迹,人们才进一步的了解这位中国佛塔建造技术的先驱者。

北魏永宁寺九层塔复原图

永宁寺中最富盛名的当属寺院中部的木构佛塔,这座佛塔不仅结构上“殚土木之功,穷造形之巧”,其外观装饰也极尽奢侈豪华。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建造如此巨大体量和如此高度的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是奇迹,创造这个奇迹的建筑师便是郭安兴。



宇文恺——中国第一次“文艺复兴”的建筑师

宇文恺

大兴城复原图

若论中国古代都市规模最大的者为谁,非隋代的大兴城莫属。其规模之大在世界上也是无与伦比的,堪称世界第一城。大兴城的设计建造者便是中国建筑史上最为著名的人物——宇文恺。宇文恺是隋代有名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大师。长期担任隋朝主管建造方面的官员,主持建造许多大型建筑,尤其是主持建造隋朝新都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为以后各代都城建设树立了样板,展示了宇文恺高超的建筑技艺和卓越的设计才华。

唐明堂 万象神宫复原图

宇文恺还曾对周王朝时期朝廷的前殿——明堂进行了研究,而且绘制了明堂的建筑设计图,制作了立体模型(木样);在明堂建筑图和木样中都使用了比例尺,这种利用比例关系绘制建筑图形和制作立体模型的方法,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