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首页    文化专栏    样式雷 | 永载中华民族和全人类建筑史册的家族

新闻中心

这是一个产品标题

创建时间:2015-09-23 00:00

北京故宫、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西陵….这些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建筑,殊不知皆出于一个设计师家族,这些建筑设计占据了中国1/5的世界遗产,这个家族便是雷氏家族。 "样式雷",是对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 “样式雷”建筑世家经过八代人的智慧和汗水,留下了众多伟大的古建作品,为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北京故宫

颐和园治镜阁样式雷烫样

在十七世纪末年,一个南方匠人雷发达来北京参加营造宫殿的工作。因为技术高超,很快就被提升担任设计工作。样式雷祖籍江西永修,从第一代样式雷雷发达于康熙年间由江宁来到北京,到第七代样式雷雷廷昌在光绪末年逝世,雷家有七代为皇家进行宫殿、园囿、陵寝以及衙署、庙宇等设计和修建工程。因为雷家几代都是清廷样式房的掌案头目人(用今天话说就是首席建筑设计师),即被世人尊称为"样式雷",也有口语话"样子雷"的叫法。


  雷发达及雷氏家谱

雷发达在很长时间内被认为是样式雷的鼻祖。在样式雷家族中,声誉最好,名气最大,最受朝廷赏识的应是第二代的雷金玉。他因修建圆明园而开始执掌样式房的工作,是雷家第一位任此职务的人。康熙在《畅春园记》里曾经提到他非常牵挂一位杰出的匠师,即指雷金玉。


 颐和园御船“木兰艧”烫样

清东陵烫样

雷氏家族进行建筑设计方案 ,都按1/100或1/200 比例先制作模型小样进呈内廷 ,以供审定。模型用草纸板热压制成,故名烫样。其台基、瓦顶、柱枋、门窗以及床榻桌椅、屏风纱橱等均按比例制成 。雷氏家族烫样独树一帜,是了解清代建筑和设计程序的重要资料。留存于世的部分烫样存于北京故宫。 “样式雷”的作品非常多,包括故宫、北海、中海、南海、圆明园、万春园、颐和园、景山、天坛、清东陵、清西陵等。这其中有宫殿、园林、坛庙、陵寝,也有京城大量的衙署、王府、私宅以及御道、河堤,还有彩画、瓷砖、珐琅、景泰蓝等。此外,还有承德避暑山庄、杭州的行宫等著名皇家建筑。总之,占据了中国1/5世界遗产的建筑设计,都出自雷家人之手。

样式雷的作品轴线感特别强,我们到东陵可以看那里的景物和建筑是相互对应的。每走一步你都会发现,建筑和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真正的“天人合一”。图为清东陵

另外,在战乱年间,雷家人还从事了大量皇家建筑的修复工作。八国联军再次入侵时,北京城和城内外各类皇家建筑再度遭到破坏,雷廷昌及雷献彩主持了大规模修复、重建工程,如北京正阳门及箭楼等城楼、大高玄殿、中南海等。雷家为中国古代建筑作出了巨大贡献。“样式雷”的作品非常讲究选址,并在建筑设计上保证房屋冬暖夏凉,很多建筑工艺就算拿到今天都很先进。

样式雷图当中的《江宁行宫图》

样式雷世家最为重要的贡献不仅表现在其设计成果的最后现实化,而更主要地体现在其设计过程本身——图样的绘制、模型的制作方面。大规模的群体建筑,必然需要一种多人能够识别遵循的整体设计图、甚至构造模型,以表达用语言文字难以表述的情况。样式雷氏在清中后期,又常负责陵寝工程的设计。雷家玺设计嘉庆昌陵,雷思起设计咸丰定陵,雷廷昌设计同治惠陵及慈安太后陵、慈禧太后陵,并成功地解决了难度很大的地下宫殿主室——金券合拢等问题,达到了很高技术水平。雷氏的设计还注重建筑位置的科学性与环境的谐调性,即使二者巧妙配合,又显示中国建筑群的变化布局艺术。样式雷在清代200多年的建筑活动中留下了永存的纪念。

清《东陵图》、《西陵图》(清内府样式雷绘本)

“样式雷”在第八代传人雷献彩之后就开始没落了。因为辛亥革命后,作为皇家建筑设计的样式房差务也就随之消失。雷献彩也没能留下子嗣。他在经历着失业的痛苦时,还要忍受无人后继香火的悲哀,双重打击使得这位末代“样式雷”郁郁而终。家族后人为生计所迫,开始瓜分和变卖家中的图档收藏。由于“样式雷”声名显赫,这些图档在市面上十分抢手,并开始流往海外。所幸,一些有识之士注意到这个问题,尤其是以朱启钤先生为首的营造学社发动文人及相关机构将大量图纸和烫样收购回来。 “文革”开始后,雷氏后人将剩下的图纸和烫样都偷偷烧掉了。“样式雷”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视线。

在世界上的建筑世家文化中,“样式雷”是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既有实物、也有图档,还有建筑原型。样式雷”的作品,不论是从建筑理念,还是实际建造上,都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尽管其传承断裂了,但是,相信其传奇必然还会继续演绎。《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史》等学术巨著,均高度评价了该家族在古代建筑方面的成就。《世界著名科学简介》一书也把雷发达的名字列入其中。他们在建筑科学和建筑艺术上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将永载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建筑工艺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