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产品标题
建筑是凝动的音乐,藻井则可被看做是一曲乐章中十分巧妙、复杂的一组装饰音。其存在有无,美观与否体现着匠人的用心程度与结构功力。
藻井,这种中式建筑构件发端于西汉,初时便被置于殿堂顶部的中心位置。它的存在价值,不仅仅可以起到保护梁枋、装饰房屋的作用,同样是中国人对于天人感应这一世界观的高度认可,及在室内装潢的精神延续。宫殿中的藻井无疑是统御帝国的天子与上天沟通的,得到认可的通路。
明清两代紫禁城奉天殿、皇极殿、太和殿藻井中悬吊的乾元镜就很直接的警告任何乱臣贼子,不要以身违抗天意。寺庙、道观中的藻井,则体现着天界诸神佛与其在人间的化身——造像之间的联系。神佛可以通过藻井,将其对人间的意志、对信徒的庇佑传递到世俗人所作的造像上。它同样,成为置身于神庙之内,叩首膜拜的信徒祈求保佑的愿景寄託。藻井与造像、壁画一样,越是精美,越是巨大,则越能提高宗教的神圣性。
金代 应县净土寺大雄宝殿的金代藻井
元代 芮城永乐宫三清殿明间藻井
早期的藻井大气而简单,但如今留存无多,辽宋以前的木构藻井,更是荡然无存。从现存实物来看,宋、辽、金三朝的藻井多为斗八造型,结构仍是简单大气,但已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特别是应县净土寺大雄宝殿的金代藻井,结构复杂程度丝毫不逊于后代。
明代宫廷典型的盘龙藻井
北京故宫太和殿藻井被誉为中国现存最华丽的藻井
明代之后,藻井的构造和形式有了很大的发展,极尽精巧和富丽堂皇的能事,除了规模增大之外,顶心用以象徵天国的明镜开始增大,周围放置莲瓣,中心绘云龙。後来这中心的云龙愈来愈得到强调。到了清代就成为了一团雕刻生动的蟠龙。蟠龙口中悬垂吊灯,不失原来明镜的形式。由於清代的藻井流行能为顶心,於是便把藻井改称为龙井了。
敦煌的藻井多达四百余顶,绘制十分精致,凸显佛教特点,图为敦煌藻井莲花纹饰
图为现存最早的木构藻井,是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上的藻井,建于公元984年
藻井通常位于室内的上方,呈伞盖形,由细密的斗拱承托,象征天宇的崇高,藻井上一般都绘有彩画、浮雕。藻井的出现由来已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墓室顶上已有藻井装饰,上面刻画着藕茎类的水草植物,常见的有菱角、荷花或莲叶。古人迷信,认为水草可以压火。《风俗通》云:"井者,东井之像也;藻,水中之物,皆取以压火灾也。"当然,这只是一种良好的意愿。
中国古代宫殿多为木结构,常有火灾之患,所以也常用藻井装饰
藻井的形状有圆形、四方形、椭圆形成螺纹回旋形以及八卦形等。这些藻井,自古以来被认为是中华木造建筑一项繁什的装饰技术。因为匠人不必用铁钉就能推出有深度感的藻井。
藻井中国特有的建筑结构和装饰手法,是中国劳动人民在建筑上的一种独创艺术,后人以此引为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