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首页    文化专栏    赏析青花龙纹—明朝

新闻中心

这是一个产品标题

创建时间:2015-01-14 00:00

 

从洪武年起,朝廷在景德镇设立官窑,烧造宫廷御用瓷品,纹饰中帝王专用并代表王权的龙纹被广泛装饰在各类瓷器上,以致龙纹大量出现。

明前期龙纹以永乐和宣德时的为代表。此时,龙纹改变了元时小头细身的形态,龙首变大,头上毛发呈多绺曲折上扬,有怒发冲冠之势,双目圆睁,双眉作缨状向上冲,鼻两侧出现双须,嘴较长,有闭有张,张口龙上颚和唇向上翻卷,如象鼻或靴底,下颌短,唇下有两三绺疏须,闭口龙的上唇呈如意头形;龙身粗壮,蛇形尾,初见后身和后肢作花草形的花式龙,身绘饱满的鳞纹,不见网络纹;四肢变粗,肘毛较元时描绘细腻,有三爪、四爪和五爪龙,其中,五爪者四爪在前一爪在后,略呈轮形,趾甲由元时的镰刀形变为微内凹的三角形,似鹰爪。这时,除常见的云龙和海水龙之外,新见花丛龙、衔花龙、肋下生翼的应龙,以及和凤纹合绘的龙凤。此期的龙纹具有雄伟、威严和凶猛的特点,刻画十分成功,可作为明代龙纹的代表。

 明永乐 青花龙纹天球瓶

明宣德 青花海水白龙纹扁瓶

明宣德 黄釉青花云龙纹扁瓶

明 青花龙纹花口盘

明中晚期龙头或方或圆,圆形的似狮子头,毛发成束或成蓬,有的向上飘拂,有的向前冲,也有披发的,龙侧身,两眼却摆在同一平面上,俗称“比目鱼眼”,眉毛和鼻侧的双须多成束向上飘,嘴较长,上颌唇端向上翻卷作如意头形,又酷似猪嘴,又称“猪嘴龙”,下唇须毛多作三束,两侧的向后翻卷,中间一束向前冲;身较瘦,蛇形尾,身饰鳞状纹,中期的绘画精细,晚期草率,有的则成简单的网络纹;四肢较平顺,骨骼感和肌肉感不足,五爪龙常见,五趾紧靠成风车形。此时的龙纹精神气势大不如前,明朝初期张牙舞爪、威武凶猛的龙少见,取而代之的多是躯肢较瘦的闭口龙,或穿行于花枝间,或飞翔于祥云中,神情温顺,缺失了神龙应有的冲天入地、叱咤风云的神威。

明嘉靖 青花龙纹大缸

明 青花龙纹暖碗

明嘉靖 青花龙纹云鹤图葫芦瓶

明万历 青花镂雕龙纹梅瓶

明成化 青花龙纹高足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