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产品标题
创建时间:2014-11-12 00:00
元青花中的撒蓝技法作为一种瓷器装饰手法,在元代就已经成熟并成功地运用于各种元青花瓷器的装饰之中,它是在生坯上绘画、印花、刻花等工艺完成后,使用极细的蓝料颗粒撒布在坯体上,形成不均匀的弥散状蓝点再罩釉烧成,达到潇洒自然、妙趣天成的艺术效果。
元青花麒麟纹大盘
元贞收藏
明、清两代洒蓝装饰技法脱胎于元青花的撒蓝装饰技法,是受元青花撒蓝技法的启发,这一时期的洒蓝釉瓷器属于个性极强的品种,在元青花的撒蓝装饰技法基础上的技术创新,《南窑笔记》称其为“吹青”,相对于单色釉,洒蓝釉更富于变化,变化之中又不失沉稳和内敛。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撒”与“洒”两种不同手法的分野。“撒”者是以颗粒状的钴蓝料直接撒布在坯胎上形成不均匀的弥散状态,而“洒”者则是以钴为着色剂的一种液态蓝釉采用管子吹到坯胎上去,釉面犹如洒落的蓝水滴。对照元青花的撒蓝与明、清时期的洒蓝釉瓷器,二者的直观区别还是十分明显的,毕竟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装饰技法,但是,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传承脉络仍然是清晰的。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元贞收藏
撒蓝作为一种元青花装饰技法,在元青花的生产制作过程中被普遍运用,是元代制瓷工匠主观上有意识的美学追求,是元青花的一种成熟的装饰工艺和技法。元代制瓷工匠针对不同的器物所施撒蓝的浓度、密度以及粒度也是十分讲究的,完全配合了不同器物的特点和需要,达成完美的艺术装饰效果。
元青花凤纹大盘
元贞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