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首页    文化专栏    这就是中国古建筑不需要钉子的秘密

新闻中心

这是一个产品标题

创建时间:2016-05-10 06:22

榫卯,读作sǔn mǎo。这是一种充满着中国古代匠人智慧的工艺,在古代一整栋房子不用一根铁钉,却屹立千百年而不倒,堪称人类轻工制造史的奇迹,这些都得益于我国木构技术史的伟大发明——榫卯。


凸出叫榫
凹进叫卯
 

在中国古代,整座建筑不需要用一根钉子,所有结构都是木头与木头相互铆碶而成。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


 
河姆渡遗址建筑

中国的榫卯架构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时代就已经出现。那时我们的老祖宗盖房子已经开始使用一种现在叫做“井干式”的结构方式了。井干式结构用圆木或方木层层直角交叠,在转角处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交叉处就使用了最简单的榫卯结构。


部分榫卯工艺动态演示

中国建筑上的榫卯分好几大类,有固定垂直构件的,有固定水平构件的,有用于倾斜叠交的,有用于板材拼缝的,小的种类更是繁多。

山西五台山唐代建筑佛光寺

1937年6月,当中国近代研究传统建筑的先驱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一行四人,几经艰辛站在五台山一座千年古刹前时,发现这座兴建于唐代的佛光寺经历千余年,梁柱间的榫卯结构依然紧密相扣,不离不弃。这一发现用实物证明这种不用钉子的构件连接方式,可以使建筑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不易变形散架,而且具有很好的抗震效果。如紫禁城;天坛祈年殿;大观园;山西悬空寺等建筑皆是榫卯工艺的代表。

部分榫卯结构图例

榫卯结构与铁钉相比,木件间巧妙组合可有效地防止木件的扭动,而铁钉连接是做不到的,随着铁钉的松动则发生扭动,必然容易散架。铁钉还有生锈,疲劳等问题,而用榫卯结构,即便使用几百年也完好如初。

榫卯结构是中国建筑中最早具有科学设计意义的语言,在中国民族文明发展史上,如同汉字的发明一样,源远流长、自成体系。